一、國家發改委回復30家單位解決增量配電網發展堵點的建議
7月21日,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,包括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、重慶市配售電行業協會、鄭州航空港興港電力有限公司在內的30家單位此前向國家發改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名提交的《關于盡快出臺理順輸配電價結構的過渡性措施,解決增量配電網發展堵點的建議》(以下簡稱“《建議》”)已得到國家發改委答復(以下簡稱“答復文件”)。
答復文件稱,《建議》提出的持續深化輸配電價改革,積極理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結構等建議,對促進增量配電網業務改革試點具有重要意義,國家發改委正積極研究推進相關工作。下一步,國家發改委將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持續深化輸配電價改革,積極理順輸配電價結構,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創造更好條件:一是科學核定第三監管周期(2023--2025 年)省級電網輸配電價,進一步理順不同電壓等級輸配電價結構。二是全面評估增量配電網業務改革試點工作情況,進一步完善增量配電網價格形成機制。三是強化政策協同,支持和鼓勵增量配電網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電源等協調發展;規范省級電網、增量配電網經營行為,保障增量配電網合法經營。
二、電力現貨交易擴至五省區 中國南方區域電力市場試運行
南方區域電力市場23日啟動試運行,電力現貨交易將由廣東拓展到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海南,實現中國南方五省區的電力現貨跨區跨省交易。
當日,云南、貴州、廣東合計超過157家電廠和用戶通過南方區域電力市場交易平臺,達成南方區域首次跨省現貨交易,全天市場化電量合計達27億千瓦時。
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主辦的南方區域電力市場覆蓋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海南等五省區,包括電力中長期市場、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。
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試運行后,中長期交易周期將全面覆蓋年、月、周;現貨交易將實現南方五省區的電力現貨跨區跨省交易;輔助服務市場的品種與補償機制將進一步完善。至2023年,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將形成跨區跨省與省內聯合運營的統一大平臺,開展多品種、高頻率的跨區跨省電力交易。
所謂電力現貨市場,即在短時間內一手交錢一手交貨、實物交割。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經理蔡葆銳表示,電力現貨市場可根據市場實時供求情況,發現電力在不同時間、不同空間的價格,推動社會高效用能,“發電企業通過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現貨交易系統,每度電報價最高可達1.5元(人民幣,下同),最低可至幾分錢甚至是零元,更準確反映電能供需關系,真正發揮了價格發現作用!
預計2022年全年,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累計市場化交易電量將達到1.11萬億千瓦時,接近廣東、云南、貴州三省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總和。至2023年底,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將達到80%左右,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數量將增加到800多萬戶,是之前的80倍。
此外,預計至2030年南方五省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將擴大至2.5億千瓦,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還是中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平臺!半娔芰績r格+環境溢價”價格機制,可滿足外向型企業使用綠電的需要。未來,在南方區域,售電公司和電力用戶可“定制”清潔能源,與電廠開展“點對點”交易。
“屆時,粵港澳大灣區與云南、貴州等西部地區,乃至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電力交易渠道將更加暢通!睆V州電力交易中心發展研究部副主任梁志飛認為,依托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這一平臺,各市場主體可以通過中長期、現貨等多種方式參與電力交易,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,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。
三、國家電網發布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
7月23日,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《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》,從背景意義、目標原則和體系框架等方面全面闡述了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支撐體系,展示了公司以數字技術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路徑方案。
《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》顯示,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,以企業統籌為抓手,以數據為核心要素,以精準反映、狀態及時、全域計算、協同聯動為特征,堅持架構中臺化、數據價值化、業務智能化,統籌新型電力系統各環節感知與連接,實現感知設備共建共享,推動各類業務應用貫通與靈活構建,實現設備、數據、應用透明化,構建形成數字智能電網,高質量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。
據《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》介紹,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分為“三區四層”,即生產控制大區、管理信息大區和互聯網大區“三區”以及數據的采、傳、存、用“四層”,旨在強化共建共享共用,融合數字系統計算分析,提升電網可觀、可測、可調、可控能力。數字技術支撐體系建設遵從業務必要性、技術可行性、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原則,遵循實體電網和數字系統融合,控制系統與信息系統并舉、電碳并重、數字賦能與管理優化并進的設計思路,在技術路線上堅持統籌基礎設施、感知管理、數據匯聚、支撐平臺、應用構建,圍繞主網、配網兩個層級,聚焦電、非電、碳三大類數據,對各層級關系和數據采、傳、存、用進行設計,形成完備的新型電力系統技術體系。
目前,數字技術支撐體系已在國網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電力等單位開展應用實踐。下一步,公司將緊緊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、服務“雙碳”目標,全力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,加快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,服務能源行業綠色轉型,服務高質量發展。
四、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:持續完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機制
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》,方案指出,完善經濟政策。加大節能減排財政支持力度,發揮財政資金帶動作用,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節能減排重點工程、重點項目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。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覆蓋范圍。健全綠色金融體系,大力發展綠色信貸、綠色基金、綠色債券、綠色保險等金融工具。加大綠色金融評價力度,引導金融機構向綠色低碳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,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。加快綠色債券發展,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,將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項目納入政府債券支持范圍。積極推進環境高風險領域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,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研發節能環保技術裝備保險,推動發展綠色農業保險、環境污染責任險和林木保險等綠色保險產品。落實環境保護、節能節水、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。持續完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機制,整合優化現行針對高耗能行業的差別電價、階梯電價、懲罰性電價政策,強化電價政策與節能減排政策協同,擴大實施范圍、加大實施力度。建立健全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動態調整機制。
健全市場化機制。推進我省環境資源權益交易市場建設。深化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,加強用能權交易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,推動能源要素向優質項目、企業、產業及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流動和集聚。積極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推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開發和交易,探索建立碳排放追蹤溯源機制。培育和發展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,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。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。全面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,積極推廣節能咨詢、診斷、設計、融資、改造、托管等“一站式”綜合服務模式。規范開放環境治理市場,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探索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、環境托管服務等新模式。